大型跨國汽車公司的生產經營逐漸從傳統的縱向一體化,追求大而全的生產模式轉變為以研發整車項目為主的專業化生產模式,整車制造企業大幅度降低了零部件自產率,與外部零部件制造企業建立了配套供應關系,形成了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生產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市場發展。汽車業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使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業務發生了變化,新能源車對輕量化、智能化產品的需求,零部件龍頭企業獲得了導入新產品線、提升單車配套價值的機會。
資料顯示,外商和港澳臺投資商在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的雖然僅占有49.25%,而其市場份額卻高達70%以上,可見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自2014年以來,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出口額就保持在600億美元以上,2017年累計出口額為637.78億美元,同比下滑1.23%,2018年為653.02億美元。
由于疫情控制力度加大,美國汽車市場回暖程度提高。據 FRED數據,2020 年3月 汽車銷量同比一直為負,直至2020年下半年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汽車銷量開始出現同比轉正,2020年9月銷量同比增長5.79%。資料顯示,2021年1月美國汽車銷量同比下滑3.63%,而2020年1月則大幅下滑,相比較2020年則顯示出較強的反彈;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和經濟復蘇,預計未來美國汽車銷量將進一步回升。美國汽車市場銷量與國內零部件出口量相關聯,隨著美國汽車市場的進一步回暖,國內零部件出口量將進一步上升。在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后,全球汽車市場環境轉好,目前美國汽車銷量已開始回升,自2020年4月后同比增速逐漸提高,目前美國汽車市場銷售尚未完全達到疫情前水平,預計后續將進一步提升,并帶動國內汽車零部件出口量和同比增速持續上升。
國外的的疫情為國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提供了出口的機會。國外疫情爆發后,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停產,汽車零部件企業無法及時向整車企業提供配套零部件,我國出口汽車零部件企業具備了穩定的生產能力,能有效地保障國際汽配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國外疫情為我國的出口零部件廠商提供了產品導入的機會,國內的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有望從臨時供應商轉變為長期合作伙伴,提高市場占有率。
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推動互聯化和智能化技術成為新的汽車核心技術。在碳中和引領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帶動電池產業鏈及電動化零部件銷售新增,對電池裝機量而言,預計未來5年復合增長率49.5%,預計2021年、2025年、204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將達到247GWh、1234GWh、5168 GWh。預計到2025年,電驅系統國內市場約為2111億元,全球市場約為6804億元,新能源汽車熱管理單車價值量從傳統汽車的1910元上升到5280~9920元。2020 年帶動國內近百億熱管理市場,預計2025年全球實現千億級市場。高壓零部件單車價值從傳統車2500元的平均售價提高到新能源車的近5000元,預計2025年國內新增265億規模的市場,全球新增854億規模的市場。
無人駕駛是汽車智能化的最終目標,目前國外的一些中高端車型基本增加了一些 ADAS功能,幾乎可以幫助車輛達到L3以下自動駕駛水平。智能駕駛市場空間巨大,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智能汽車的普及率將從2016年的5.2%提高到51.6%,推測2020年中國智能汽車將達到1300萬輛,2025年達到1700萬,行業市場空間巨大;自動駕駛相關專利申請在2016年爆發,增長率為124.16%,2012-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63%。